新快報訊 10 月 10 日 24 時將迎來年內第 19 輪國內成品油調價。受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決定大幅減產 200 萬桶 / 日等因素影響,上周國際油價走出了 " 五連漲 " 行情。分析認為,此次國內成品油調價或將迎來年內首次 " 擱淺 "。
OPEC+10 月 5 日舉行會議,決定自今年 11 月起大幅減產,在 8 月產量的基礎上將月度產量日均下調 200 萬桶。
受原油減產消息等因素影響,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連續 5 個交易日上漲。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,10 月 3 日 -7 日,布倫特原油、WTI 原油期貨價格累計漲幅分別為 15.05%、16.25%。
今年以來,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共計調整 18 次,分別為 11 次上調和 7 次下調。漲跌相抵后,國內汽、柴油價格累計每噸分別提高 1305 元和 1255 元。
根據金聯創測算,截至 10 月 9 日第九個工作日變化率 0.59%,參考油種均價 87.2 美元,國內汽柴油應上調 15 元 / 噸,并未超過上調標準線(50 元 / 噸),本輪零售價即將迎來年內首次 " 擱淺 "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認為,綜合多家機構分析預測情況,本輪國際原油平均價格和上輪相比略有下降,再考慮匯率變動因素,預計在本輪成品油調價窗口,調價 " 擱淺 " 的可能性較大。根據現行石油價格管理辦法,此次調價若 " 擱淺 ",未調金額將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。
金聯創成品油分析師路喬惠表示,若本次調價窗口 " 擱淺 ",全國主要城市(高價區西藏除外)柴油將維持在 "7 元時代 "。預計短期國內汽油價格或仍有上漲空間,而柴油價格則保持堅挺。
采寫:新快報記者 林廣豪